本报讯 在受人喜爱的相声、小品等艺术中,各地方言(如广东话、东北话、上海话等)因其独有的“调味”作用而大有被艺术家们“昌盛”之意;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普通话的广泛推广,以及各地区间交流的快捷、方便,方言竟似“老房子”一样也在逐渐走上消失或趋同的路子。近日刚刚编纂完成,并将于春节前后由江苏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一套大型《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41卷本),其在出版史上的意义,也无异于“老房子”、“老照片”等图书对传统文化的“挽留”、“抢救”之意。而江苏教育出版社亏本300万元出版该套词典,并由此挽救了中国最有实力的语言所一事,也因此在圈内外传为美谈。
据江苏教育出版社辞书编辑室主任、该套大词典主编周方介绍,从本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方言研究逐渐蓬勃兴起,并拥有了我国第一个方言学杂志《方言》和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但事实却是,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由于经费等原因,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推广起来很困难。资料的整理、制卡,到变成辞典形式,一系列环节都需要经费。而被誉为“20世纪汉语方言学界的一件盛事”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的出版意义又毋庸置疑。因为无论从保护文化遗产,还是推动汉语研究、推广普通话、研究汉民族发展史等方面,方言作为“活的口语”和“地方文化的镜子”,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江苏教育出版社看准了这套词典的巨大社会价值,不惜投入巨资和大量人力,专门组建了辞书编辑室,并投资中国社科院语言所,创建电脑照排室,历经十年苦战,终于将41卷本首版1000套的方言大词典推出。41本书全部出齐,江苏教育出版社将为此亏300万元。
但周方主任又认为,“一套书挽救了一个语言所”的说法并不确切,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如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张振兴主任所言,是“一套书振兴了一个学科”。他解释说,由于江苏教育出版社强大的资金出版后盾,使方言研究得以顺利进展。《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工程被列入中国社科院50个精品项目之一。以此大项目为中心,中国社科院研究所、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等相继成立了方言研究室,国内许多学者对方言研究充满了信心,整个方言研究的学术气氛为之振奋,并被带动起来。因而,说“一套书振兴了一个学科并不夸张”。
据悉,在41卷本2200万字的大词典基础上,江苏教育社还将用3年时间编一部综合版大词典,约1200万字,使方言的比较、综合研究更为方便、简单。而随着《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的出齐,其作用和影响也日渐“浮出海面”。据介绍,大词典在海外发行“战绩不俗”,已逾2000册。